“以‘硬措施’营造更优‘软环境’,积极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作用,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5月11日,银川市司法局负责人杨爱军说。今年,银川市印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任务分工清单》,明确32项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银川市还配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川市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及登记备案制度的实施方案》,完善涉企执法检查月报机制,确定每月1日至25日为“企业安静生产期”,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实行“非请勿扰”。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建立多领域包容免罚清单,目前全市已有15个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建立包容免罚清单,明确不予处罚事项267项、从轻处罚事项1项、减轻处罚事项25项、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事项17项,切实保障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银川市注重调解助企纾困,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减少企业诉累明确要求全市法院在审判执行中慎用强制措施,保护民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建立证券期货纠纷案件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开展“塞上枫桥”调解品牌提升行动,指导推进企业调解、商会调解组织建设。防止政策文件“带病出台”“带病运行”,清除营商环境制度机制性障碍。设置“涉企公证通道”,实现涉企公证业务优先接待、优先受理。开展律师服务企业“法律体检”活动,组建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知识产权法治服务百人团”,成立了知识产权等7个工作小组到全市57家酒庄“巡诊”,针对企业在商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
同时,银川市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的亮点和品牌,为市场主体打造稳定、公平、透明、高效、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进群众便利。(记者 马忠)